今天是:
站内搜索:
紫阳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民宗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911    更新时间:2019/7/2

 

保护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全面助推文旅兴县战略

——紫阳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深入进行党史军史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为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弘扬其精神价值,助推“文旅兴县”战略,根据《政协紫阳县委员会2019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县政协于20194月抽调组织、史志、文广、民政、老促会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围绕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到县内14处革命遗址遗迹开展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县是党中央确认的陕南8个苏区县之一,于2001年被省政府补划为革命老区县,现已确认的革命遗址14处,按遗址类别划分为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烈士墓、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纪念设施等4大类。

(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的七处。1.黄草梁战斗遗址,位于麻柳镇水磨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形成时间为193311月至19349月,是万源保卫战东面防御阵地和紫阳人民支前要道。2.五马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汉王镇农安村境内,形成于19335月,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某连及川陕游击队建立最早的3个乡级农民协会之一。3.安康起义军血战乱石子沟遗址,位于毛坝镇瓦滩村境内,形成于19342月。4.何继周(振亚)三到汉王城活动遗址,形成于1936年。5.张保三等壮烈双河口遗址,位于双安镇双河村,形成于1936年。6.抗日义勇军联队发起遗址,位于洄水镇庙沟村,形成于1937年初。7.任必亭旧居,位于红椿镇民利村,1934年正月,任必亭救了迷路的徐向前,又遵徐向前嘱托,建立了尚家坝、小河口和回龙湾等农会。

(二)烈士墓三处。1.东山烈士陵园,位于城关镇新田村,系1950年以来牺牲的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于2003年。2.杨实墓,位于高滩镇八庙村,杨实本名赵良烾,紫阳解放前因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化名杨实,为紫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病逝。3.红军墓,位于汉王镇农安村境内,形成于19335月。

(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一处。即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位于向阳镇芭蕉中心学校,形成于1940年。

(四)纪念设施三处。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书写于194811月,位于县城东城门楼,保护级别为省级。2.胡宝玉墓,位于东木镇油坊沟村,土地革命时期,胡宝玉带领一支游击队“打土豪,保安宁”,后为和平解放紫阳作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病逝。3.刘伯承遇虎遗址,位于毛坝镇鲁家村任河南岸青石板河口。19275月,传刘伯承在赶赴南昌途中在此遇老虎于路旁,后平安路过到达汉口找到党中央,参与并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

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很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先后对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芭蕉口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纪念亭、东山烈士陵园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和保护,安排专人从事地方党史丛书的征集,编撰出版了《红色记忆》(1921—1949)和《砥砺前行》(19501978)等书籍,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和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县级层面没有把红色文化纳入全县文化发展大盘子来部署,由于缺乏规划引领、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仅对一些重要的遗址采取了基本的保护措施,其它大部分红色文化遗址仍然沉寂在田野,如黄草梁战斗遗址群、何继周三到汉王城活动遗址等,由于长时间风雨侵蚀,加之年久失修,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还有部分遗址随着现代化进程已无印迹可寻,如安康起义军血战乱石子沟遗址、抗日义勇军联队发起地遗址等,仅能从县党史、地方志资料中寻找点滴回忆。

(二)建管机制不够健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涉及史志、民政、文广、发改、财政等部门,县级层面未成立综合协调机构,未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行业部门各行其事,没有形成合力。如东山烈士陵园属民政部门管理,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属文化部门管理,芭蕉口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纪念亭未落实管理权属,而有的则属个人私产,如杨实墓等。由谁来保护开发,开发后怎么管理、使用和维修,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致使日常管理工作混乱,保护开发的主动性不强。

(三)保护开发缺乏引领。全县尚未制定出台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整体规划,未修建可供参观的革命纪念馆,绝大部分遗址遗迹门前没有显著标志,没有情况简介,已对外开放的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等四处革命遗址也只进行了简单的修复,参观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处于低层次保护状态。

(四)保护经费投入不足。2003年以来,上级拨付紫阳革命老区建设资金1.0065亿元,根据项目打捆使用原则,绝大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及道路改造等民生事务。除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遗址向上级争取了部分维护经费外,其他革命遗址没有预算专门的保护经费,基本处于“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看护”的状态。

(五)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从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人员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县文管所编制5人,在职4人,但其中2人从事其他工作,1人兼职其他岗位,县党史办无编制无专业人员,仅聘请了1名离退休干部为临时工作人员,整理红色资源史料、深度挖掘红色精神、编创红色题材料作品、解说红色景点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六)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大部分革命遗址没有红色文化标识或图案,没有图片展示,没有实物陈列,红色文化元素没有充分展现。红色文化商品开发空白,缺乏便于携带、物美价廉的红色文化纪念品、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红色文化作品不够丰富,目前仅有《红色记忆》等两部关于红色文化方面的书籍,关于红色题材的故事、图书、实景剧、歌舞、小品等作品较少,难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七)融合发展有待加强。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融合发展不够,全县尚没有建成一处红色文化陈列展示馆,学生研学旅行、爱国教育只能远赴外县、市。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够,目前仅仅局限于参观革命遗址,没有将红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汉水文化、民俗文化等紫阳特色文化融合发展不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文化发展机制。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2018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着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着力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着力提升革命文物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根据上述精神,结合本次调研情况,对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功能定位,提高保护意识。我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认定层级高、时间早、各个革命阶段的红色遗址遗迹齐全、全县革命老区全覆盖等“高、早、全”的特点。从历史价值来看,它是紫阳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价值来看,它是紫阳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从教育价值来看,它是紫阳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基地;从经济价值来看,它是推动紫阳“文旅兴县”战略的重要媒介和增长点。我们要利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高度重视的良好机遇,以弘扬先进文化、培育革命精神、助推“文旅兴县”战略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在全县上下形成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共识,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切实摸清家底,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开展普查认定。建议由组织、民政、文广、史志、老促会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革命遗址再开展一次普查工作,对遗漏的遗址遗迹全部纳入申报;对已经确认但未确定保护级别的革命遗址全部认定为县级保护文物并对外公布,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建控地带,设置保护标志,建立文物档案;对已认定的遗址遗迹立即着手征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登记、合理归档和规范管理。二是科学编制总规。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纳入全县文化发展总盘子,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进行对接和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所有红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明确哪些需要抢救修复、哪些需要整理开发、哪些需要重点修建,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分批实施。三是严促规划落实。对编制出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先组织专家评审,再提交人大审议,最后由县政府公布实施,使其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要坚持真抓实干,每年至少确定1-2个重点革命遗址,纳入城乡20件实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进行保护开发。

(三)理顺建管机制,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史志、发改、财政、教育、文广、民政、党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确定一个管理主体,明确其具体职责、权限、工作要求,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实现对县内红色文化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科学管用的奖惩机制。相关单位和镇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纳入本镇、本部门的考核内容,主要领导要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抓好相关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优先晋升和评先评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凡因失职、渎职造成重要红色革命文物损毁或丢失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三是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机制。建立由县政府统一规划、文化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所在镇进行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管理机制,各镇在此基础上成立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委员会,通过与所在地村委会、管理人员签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书》,层层明确职责任务,确保重要遗址及时得到管护和修复。

(四)突出重点遗址,分步实施保护。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针对全县14处革命遗址设立标识性保护,并分四个片区实施整合保护措施。一是东中部片区。积极争取市委支持,以芭蕉口老地委机关纪念亭遗址为中心,在芭蕉九年制学校附近选址,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采用夯土墙建筑技艺,恢复重建芭蕉口老地委机关,并在此设立芭蕉口地委机关纪念馆,同时对附近山脉进行开发打造,重现相关革命场景,以满足省市县党政机关、学校和社会团体开展党性教育、爱国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二是南部片区。在任河流域选址建设一道“川陕革命根据地任河流域革命遗址群”山门,采取立碑建亭、事件浮雕、标语恢复、遗址成因介绍等方法,在山门四周设计徐向前、王维舟、李家俊、许世友等人员塑像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简介、任河流域革命遗址群分布路线图等,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江北片区。汉王镇曾是红四方面军和陕南抗日第一军活动中心,在汉王、双安等6镇有7处遗址,以汉王镇农安村红军墓和五马乡农会为切入点,在农安村张家垭建一座“五马乡农会纪念馆”,对江北各镇遗址史料形成整合展示。四是县城片区。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要积极争取省保项目支持,安排专人深入研究解读布告内容,并对其进行扩面增容和复旧延伸老城墙,与校场坝民俗小区改造建设连为一体。同时要加强东山烈士陵园的管理,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强化日常卫生清扫和设施维护等工作。

(五)深挖文化内涵,激活红色基因。一是整合研究力量。吸收文广、史志、老促会等相关人员以及有专长的民间人士,组成一支相对固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力量,对如何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专门的持续研究。二是深入研究阐释。通过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进一步校核史实,及时收集红色标语、红色故事、文献资料、革命实物、革命英雄人物图片及其他抗战文化资源等,深度挖掘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价值,并以红色文化读物或专题片、小品、故事、歌曲等展示出来,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三是建好阵地网络。迅速修建完善相关纪念馆、纪念地、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大教育覆盖面,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创作体验项目,增加红色基地的欣赏性、参与性、体验性,丰富基地内涵,提升教育功能。

(六)扩大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一是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如争取全国红色旅游项目专款、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专款、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资金、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资金等。二是加大县本级财政投入。根据我县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欠账太大的实际情况,按照《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建议每年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的20%30%用于革命遗址保护、革命纪念场馆的建设和改造等,并由县老促会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建立县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可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红色文化发展。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由于我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尚属起步阶段,建议政府先通过立项开展前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再制定土地、财政等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多元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做大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我县红色文化与道教文化、汉水文化、民歌文化、茶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通过生态景观加红色景点的方式,设计打造汉王农安红色文化广场——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芭蕉老地委机关遗址——川陕革命根据地任河流域革命遗址群红色旅游线路,通过以红推绿、以绿带红,将散落的特色民宿体验地、自然风光旅游点等串点成线,让游客在游历青山绿水的同时铭记红色故事,在享受生态氧吧的过程中感悟红色精神。二是做强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观光园、农庄、农家乐的建设和富硒茶、魔芋等特色生态产品开发相结合,规划完成集美丽乡村游、红色教育游、农业生态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线路。三是做好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合发展。学习借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全国典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模式,加快我县红色培训基地建设,尽快建成芭蕉口老地委机关纪念馆,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以“人、事、物、魂”为载体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干部党员和青少年的“加油站”。四是做实红色文化区域融合发展。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纪念馆等红色文化产业带,主动对接安康、万源、宣汉等周边省市红色景区,共同构建红色旅游专线,实现红色文化产业合作共赢。

(八)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基础保障。一是夯实红色人才队伍。适当增加史志、文广等部门红色文化人才编制,通过公益性岗位配齐红色革命遗址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对在职红色文化人才的业务培训,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与党史研究,从而凝聚一批专门从事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人才队伍,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旅游公路标准,科学合理制定遗址参观路径和延伸方案,力争革命遗址都通硬化公路。水、电部门要根据当前脱贫攻坚要求,按景区标准做好水电配套,为未来革命遗址开发提供保障。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要提前介入,落实项目资金,建设通信发射塔,完善通讯信息设备,确保通讯畅通。三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县城重点路段和区域设置红色文化标志牌、文化墙、电子屏等街景,用文字、图片、影像、音效等方式宣传紫阳红色历史,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大力研发红色文化产品,策划具有参与性、体验型的红色文化项目,创作拍摄《紫阳红色故事》电视系列片,打造独具特色的紫阳红色文化品牌。联合周边县区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发展论坛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全面提高我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