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陕西紫阳县 茶乡闻名
作者:胡秦玉    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    点击数:3496    更新时间:2008/8/13

 

茶叶胜水稻 季收逾万元

   在陕西南部大巴山深处的紫阳县,以盛产富硒茶而闻名全国,素有「茶乡」之称。近几年来,紫阳因地制宜发展富硒茶产业。自2006年至今,茶产业年总产值连续3年超过亿元,已成为紫阳第一大富硒生态产业,使当地数万农民脱贫致富。其中,距离紫阳县城四十多公里的红椿镇是紫阳富硒茶的重要产区,该镇茶园的产值达到种植水稻的5倍,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红椿镇几乎家家种茶,户户有茶园。据红椿镇党委书记周礼伟介绍,该镇现有传统茶园6000余亩,密植茶园1.6万亩,全镇1.52万人,人均茶园将近1.5亩。按每亩茶园平均收益4000元计算,其产值是种植水稻的5倍,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兴家立业」的主导项目。特别是七里沟村,农民种茶热情非常高涨,原有的可耕地全部都变成了密植茶园,仅每年3至8月这个采季内,户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可以肯定地说,3年后茶产业将成为镇上占绝对地位的优势产业。

茶商白手起家致富

   红椿镇茶叶老板江祖友,作为最早打开日本市场、累计创汇逾百万元的紫阳茶商,他白手起家的创业史在紫阳县几乎无人不知。1988年,江祖友开始从事茶叶贩运,他靠背背肩扛把茶叶贩运到宁夏销售,之后又借用别人的品牌租厂加工,完成了原始积累。1993年,他倾其所有建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并注册了商标「紫阳春」,茶叶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亩标准化示范茶园、1000多平方米茶叶加工厂、40多台套茶叶生产设备、5个富硒茶连锁专营店的茶商。

   今年56岁的孙喜银出身农家,祖上世代以种茶为生,他自19岁参加工作至今,30多年来所干的工作从没有离开过茶叶。孙喜银说,紫阳人不分老幼都喜好饮茶,一个家庭一年花费两三千块钱消费三四十斤茶叶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农民30年日日种茶

  「30年前,最好的一级紫阳茶叶售价只是1.85元,10年前是60元,现在已经卖到了1900元左右。而30年前,最低档次的茶叶价格是0.15元,10年前卖到2元钱,现在至少都能卖到20多元钱。」孙喜银告诉记者,现在的茶叶制作工艺和产质量量都比10年前手工作坊生产有很大提高。最令他引以为傲的是,他所在的盘龙茶叶公司生产的紫阳毛尖在2007年紫阳茶文化节上被评为茶王,一市斤茶叶竟然拍卖得6万元,创下了紫阳富硒茶拍卖历史的最高纪录。

   每年四月,紫阳县内十里八乡的茶农以及省内外的茶商都聚集到县城,干茶和鲜叶的日交易额最高能达到数百万元。茶市场价格瞬息变化,近年来尽管鲜叶价格逐日攀升,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茶叶加工厂之间的鲜叶抢购大战更是愈演愈烈。

  「尤其是今年,由于受去年冬季特大冰冻灾害的影响,茶树部分被冻死,茶园普遍减产,鲜叶的供求关系显得尤为突出。」江祖友说,往年一般鲜叶每市斤售价约为35至40元,而今年平均售价达到60元左右,最高的卖到80元。加工1市斤干茶叶至少需要4.6市斤鲜叶,即1市斤一级毛尖的原料成本至少在400元左右。

   由于鲜叶涨价,虽然今年鲜叶大面积减产,但茶农的总体收入反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多。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茶农的收入增加了,但对于众多的茶叶加工厂来说,随着收购鲜叶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工厂的成本压力相应地也在不断加重,照此下去,势必会影响整个茶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紫阳县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10534号
EMAIL:283956432@163.com  地址:紫阳县紫府路紫阳县委大院  邮编:725000  电话:0915—4412008
最佳分辨率1027×768 IE6以上版本浏览